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例4篇

中国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例4篇

时间:2022-02-21 23:03: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例4篇

中国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例篇1

在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创制天球仪、候风仪、地震仪的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家境贫苦。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后来辞职回乡,潜心天文研究。中国汉朝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这就是 盖天说 、 浑天说 和 宣夜说 。

盖天说 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像一个倒着的盘子。

浑天说 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改进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的。

宣夜说 认为天没有一定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星辰都飘浮在气体中。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为 浑天说 比较符合观测实际。他还制作了一个能够精确演示浑天思想的 浑天仪 。

张衡的另一发明是制作了水运浑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实际上是个天文钟,通过它的等速旋转,可以报告时刻。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也是这位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张衡还在《灵宪》等天文著作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解释了月亮反射阳光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他对2500颗恒星的观测记录和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 的计算结果,和近代天文学非常接近。

中国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例篇2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

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此外,通过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物理实验,丁肇中在1979年夏发现了三喷注现象,为胶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了实验依据。他进行的高能下电磁作用与弱作用干涉效应的实验,为弱电统一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1981年起,他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小组──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400名物理学家参加的L3组。在欧洲核子中心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及其粒子物理的新现象。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动日前在欧洲启动。他正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

中国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例篇3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被称为“两弹元勋”,是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读完课文,我发现他是一个有责任、朴实、实事求是,负责、默默贡献的人。

首先先来谈谈邓稼先的责任感。他于1958年奉命带领大学毕业生研究原子弹,在蓬断草枯的地方工作,工作了整整28年,没有一丝的怨言,把祖国交给他的任务认真完成,这样的责任感是无人能比、无人能及的。这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武器制做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技术人员和学者制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跟上科技、军事武器的发展。他在手术过程中还不忘研究,生病时还为祖国担忧,这样的爱国精神让人感动,邓稼先的一生,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

再来说说他的朴实。课文第四页,把他与奥本海默对比,让我读后就能联想到邓稼先那种忠厚朴实。邓稼先,不引人注目,与他谈话,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实的人。不像奥本海默那样锋芒毕露,而是平凡。他不像奥本海默在别人发言时说话打断,让人难堪。而是在下面认真倾听尊重发言人,这也告诉我们,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要做不尊重别人的事。他真诚坦白,没有小心眼,具有中国农民的气质,这也是别人相信他的原因。

邓稼先还是一位实事求是的人。在第五页,作者询问邓稼先研究武器是否有外国人参与过,邓加先先说,他觉得没有,然后回去研究证实,这对这种问题,对这种问题要实事求是、这么认真,实在令人佩服!

邓稼先还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人,在探测信号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信号接收不到,这是非常危险的,人们都劝他回来,可他却说:“我不能走!”这样的负责任的精神实在让人感动!

最后他还是一个默默贡献的人。他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家喻户晓,而是默默在基层工作。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转变他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还是鲜为人知。

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个人。

中国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例篇4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推荐访问:事例 献身 中国科学家 中国为科学献身的人及事例 为科学家献身的科学家还有谁 中国为科学献身的人 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为科学献身的著名科学家有哪些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三个 我国古代科学家献身科技的故事 关于科学家献身科学的趣事 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小故事 为科学献身的中国科学家有哪些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