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化名人作文素材8篇

文化名人作文素材8篇

时间:2022-10-23 15: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 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 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 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 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 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 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 20 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 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 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 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 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 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 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 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责任”、“理想”、“执著”等等。

  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 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 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 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 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 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 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 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 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 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 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 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 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 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有 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三 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 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 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甚赞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 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 已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 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 “肩膀”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诸葛亮 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等。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

  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

  他的《古风》59 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 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 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 的名句。

  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等诗,在高中第五册的第五单元还 专门安排了李杜诗歌单元,学习了《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原文再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素材评析】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 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 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 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 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 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 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还胸怀坦荡,对未来 充满信心,适用话题“仰望”、“抱负”、“肩膀”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士为其 脱鞋,因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谈意气”、“高洁”、“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杜甫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 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 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 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 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现】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 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 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 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 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 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 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阮籍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他兴趣颇广,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 也爱读老庄,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还喜欢喝酒。阮籍蔑视礼教,尝以白眼 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变为“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 全自己。

   阮籍为了躲避曹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的牵连迫害而归隐山林,是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表, 也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逃避现实,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无法实现在梦想和现 实之间起舞的人生境界。

  阮籍,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有篇文章写到《阮籍不拘礼法》。

  【原文再现】 阮籍不拘礼法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 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 瘠骨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 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 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素材评析】 阮籍的性格上尤为不群,一方面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 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从 上文中在母终时的表现以及喝醉酒后的行为中,可以一斑。而他的这种有放有敛的性格还能 得到人们的理解与信任。阮籍的诗写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着 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能统一在他一人身上的缘故。

  【适用话题】 阮籍佯狂而歌,蔑视礼教、洁身自爱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适用话题:“符号”、“走 与停”、“雕刻心中的天使”、“路”等。

  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 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 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 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 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写田园生活,写体 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我们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诗文,它们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原文再现】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 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 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素材评析】

  本文从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 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 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适用话题】

   陶渊明远离尘世,视功名如粪土,宁可穷困潦倒,住破烂的房子,也坚持只读书自娱自 乐,而绝不为了温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适用话题“高洁”、“荣辱”、“谈意气”、“我 想握住你的手”等。

  苏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

  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 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 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 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 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

  苏轼,《题西林壁》《明月几时有》《赤壁怀古》《江城子》《赤壁赋》等(高中语文 第三册),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文。

  【原文再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摘自《赤壁赋》

  【素材评析】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从 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 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 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间的 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适用话题】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 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 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稳 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 1127 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 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 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 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 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 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 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原文再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 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 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

  11

   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 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适用话题】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 的灵动”、“纪念”等。

  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 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 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 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 也。”

  高中第二册学习了课文《鸿门宴》,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文再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 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 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2

   ——摘自《鸿门宴》 素材评析 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 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 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 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 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 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 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 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13

  

篇二: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十位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 锦-作文

   十位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 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经典的素材也是写议论文的重要论据, 各位高考考生若能派上用场,定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获得理想的 分数。

  岳飞精忠报国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 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 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 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 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 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

   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

  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

  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不为五斗米折腰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

  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

  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

  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

  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鲁迅为国弃医从文在中国被称为东

  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

  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 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 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 永生。

  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

  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国知识分 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绝不气馁的 贾平凹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 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 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 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

  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 七十部着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

  失败了,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苏武牧羊公元前年,汉武帝派苏武 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

   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 甘情愿。

  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 羊群为伴。

  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

  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 楷模。

  话题:爱国忠贞曹雪芹戏谑权贵清末着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 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

  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

  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

  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对联挂了 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 尬难言。

  分析: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 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话题:人的品格自尊与他尊

  

篇三: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合作与竞争的作文素材

  1.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 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他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

  齐襄公十二年(前 686 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 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 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 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 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 的仇敌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 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 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

  2.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共守合肥.一次孙权发乒十万来攻,二人 是五子良将之二,同等功绩,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对强敌,仍能互补互助,共进共 退.终于大破敌军.

  3.古代日本的老渔民发现如果将几条剩性活泼的沙丁鱼放入一群被打捞的 懒惰的鲇鱼当中.由于好动的'沙丁鱼在鲇鱼中乱窜,给鲇鱼带来一中危机感, 它们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这便是有名的鲇与效应.

  1.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 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 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一 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 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

  2.台湾广告界有句:与其被国际化,不如去国际化。

  3.其实,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芸芸众生忙碌在大 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体兄弟, 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关系。

  1.有一年世界原油价格大涨,哈默的对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都略有 增加,惟独哈默石油输出量明显减少,这让许多人非常不解。黑人记者杰西 克·库思千方百计找到了哈默,就这个问题请教他。哈默说了一段让他终生难 忘的话:“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那些总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 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和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 他一定会后悔不迭。关照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2.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 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聪明的人不但要积极与伙伴合作,也要 勇于与竞争对手合作并从中获益。

   3.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现 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 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

  1. 一个美国成功人士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 说的没错.每个很要好的朋友,很可能在某些因素下成为敌人,毕竟金钱,名利的 诱惑是很大的,我们不能保证人都能对朋友忠诚.更有可能,着只是外表的朋友. 敌人也是一样的,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就像中考,考场上,我们都是竞争的对 手,谁也不会因为什么关系而放弃自己的学业.但是,在平常学习中,我们一起学 习,互相帮助,着就是朋友是合作,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生 下来就要竞争,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着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忽然做给了我们内充 分的准备,竞争给了我们表现的机会.我们要合作也要竞争,要成为双赢的群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才有竞争的资格。

  2. 竞争与合作往往是并存的。

  3. 我们崇尚竞争,但又不忘记合作。

  

篇四: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十位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

  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经典的素材也是写议论文的 重要论据,各位高考考生若能派上用场,定让自己的作文文 采飞扬,获得理想的分数。

  1.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 “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 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 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 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 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 连发 12 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 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 39 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 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 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2.辛弃疾忧国忧民

  5.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 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 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 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 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 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3.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 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 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 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 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 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 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4.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

  5.

   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 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 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 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 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 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 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5.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着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 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够,更无 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 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 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 年)8 月 12 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 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 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 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

  5.

   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 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6.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 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 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 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 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 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7.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

  “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

  翌晨(即 1927 年 6 月 2 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

  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 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 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 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

  5.

   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 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 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 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 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 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 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 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 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 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 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

  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 8.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 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 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 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 年 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 六七十部着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失败了, 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5.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 9.苏武牧羊 公元前 100 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 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 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 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 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 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 折磨他。

  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 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 年 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 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 模。

  话题:“爱国”“忠贞” 10.曹雪芹戏谑权贵 清末着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 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 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 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 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

  

篇五: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十位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 锦-作文 Lt

  D

   十位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 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经典的素材也是写议论文的重要论据, 各位高考考生假设能派上用场,定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获得理想 的分数。

  岳飞精忠报国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 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 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 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 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典范,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 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

   统治集团内部的锋利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

  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

  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不为五斗米折腰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

  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

  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

  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

  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鲁迅为国弃医从文在中国被称为东

  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

  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但 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

  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我国着名散文家朱自

  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袋面粉,全家口 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 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 性的施舍。

  这年(年)月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 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陆游气吞残虏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 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 情奔放。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 光辉,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 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王国维之死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 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 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

  是夜熟眠如常。

  翌晨(即年月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

  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

  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 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 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

  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 一个独特的位置。

  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 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

  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

   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 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 永生。

  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

  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国知识分 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绝不气馁的 贾平凹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 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 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 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

  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 七十部着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辉的品质。

  失败了,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苏武牧羊公元前年,汉武帝派苏武 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

   只要能对国家有所奉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 甘情愿。

  

篇六: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短暂与永恒

  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短暂而永恒。生命苦短,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生命永恒,那一个个崇高的灵魂,永久地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摄人心魄。

  生命有时显得很短暂,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把握。可偏偏有许多正值青春年少的中学生却将生命视为鸿毛,挥之即去,美

  好的生命从此画上了句号。

  2020年10月18日,成都市一个13岁少年因与父母就学习问题发生争执,纵身跳下七楼,结束了生命;更有甚者,在2020年7月11日,河南一高三学生只因高考成绩估分不理想,竟在家中自杀,而高考成绩揭晓时,他的高考分数超过本一录取线33分!

  在以上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例中,许多青少年仅为了一时冲动,就草草了结了自己的生命,生命在他们心目中已变得如此脆弱与不堪一击,生命之花从此默默凋零。

  一代枭雄曹操面对短暂的生命发出如此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人尚懂得去珍惜这短暂的生命,更何况我们呢?

  1989年7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刘梅4岁不幸患上I型糖尿病。自小学二年级刘梅病情发作,第一次晕倒在地后,她先后晕倒过107次,可她一次又一次坚强地站了起来。刘梅从11岁起每天给自己打针,她8岁写抗病日记,一共写了400多篇,6万余字。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天能够活下来,都是我的福分,我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

  确实,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们必须让这短暂的一生绽放光彩,使生命升华,也正是珍视生命的表现,珍视生命,生命便永恒。

  让我们正视这美妙的生命,珍惜这如花似锦的青春吧,让它留下令众人瞩目的精彩一瞬!

  

篇七: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十位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

  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经典的素材也是写议论文的 重要论据,各位高考考生若能派上用场,定让自己的作文文 采飞扬,获得理想的分数。

  1.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 “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 他 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 亳 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 给 岳飞的亲笔信中说:

  “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 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 城, 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

  连发 12 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 须 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 39 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 年 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 岳 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2.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 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 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 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 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 儿 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3.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 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 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 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 县

  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 ! ”说 完,

  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 高 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4. 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 救

   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 寇 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 人群的 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 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 意义的示众材 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 的” 。他毅然弃医从文, 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 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 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 等 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5. 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着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 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 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够,更无 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 内战,美国又执行扶 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 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 毅然签了名并说:

  “宁可贫病而死, 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

  舍。

  ”这年 (1948 年 )8 月 12 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

  京逝世。临终前,他 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 上签过名的,我们 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 清一身重病,宁 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 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 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 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6. 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

  侮、恢复中原的激 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 情奔放。他始终坚 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 打击。中年入蜀抗 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 吐露出万丈光芒, 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 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7. 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

  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

  “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

  翌

  晨(即 1927 年 6 月 2 日) 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

  常。

  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

  步行 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 临流独立, 尽纸烟一支, 园丁曾 见之, 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 正巳正 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

   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 丝毫 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 在文化史 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 于具体的时 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 神的失望,对于 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 望。从大的历史观来 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

  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 命 ; 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

  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 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 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 取精神的永生。这正 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 有少数有同感者 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

  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 !

  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

  8. 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

  进行文学创作,他连 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

  向社会上的大小报 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

  多得多,但他毫不 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

  于获得成功。

  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 20 年

  字的作品,出版了 六七十部着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

  种文学奖。

  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失败了,

  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 之路”“坚持就是胜利”

  

篇八: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十位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

  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经典的素材也是写议论文的 重要论据,各位高考考生若能派上用场,定让自己的作文文 采飞扬,获得理想的分数。

  1.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 “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 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 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 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 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 连发 12 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 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 39 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 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 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2.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 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 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 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 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 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3.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 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 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 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 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 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 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4.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

   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 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 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 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 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 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 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5.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着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 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够,更无 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 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 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 年)8 月 12 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 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 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 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

   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 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6.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 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 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 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 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 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7.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

  “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

  翌晨(即 1927 年 6 月 2 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

  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 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 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 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

   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 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 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 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 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 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 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 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 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 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 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

  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 8.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 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 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 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 年 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 六七十部着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失败了, 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 9.苏武牧羊 公元前 100 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 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 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 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 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 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 折磨他。

  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 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 年 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 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 模。

  话题:“爱国”“忠贞” 10.曹雪芹戏谑权贵 清末着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 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 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 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 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

  

推荐访问:作文 素材 文化名人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