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科技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实施意见【优秀范文】

【科技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实施意见【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05 16:2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实施意见【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科技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实施意见【优秀范文】



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全面对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现以近期工作目标为重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我市优势产业的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产业化为重点,通过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将南通逐步建设成为沿江沿海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走廊,高新技术产业跨江协同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的首选城市,长三角较具特色的产业科技创新基地,成为我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8年,基本形成优势产业科技创新链完整、核心技术先进,新兴产业和种子产业前瞻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特色和创新优势初步显现,产业创新链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紧密衔接的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2%,成为江苏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三角主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期目标:到2020年,高端纺织、船舶制造、海洋工程、智慧建筑等重点产业高端化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成为江苏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产业创新发展水平跃升至全省第一方阵。

远期目标:到2035年左右,我市建立起与上海和苏南产业链优势互补、创新链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新兴产业和种子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成为相关产业全球创新的重要源头,建成长三角极具特色的产业科技创新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产业科技创新推进机制。以推动传统主导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为重点,转型发展高端纺织、船舶及重装备、电子信息等传统主导产业,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规模,完善技术服务配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制高点。加快发展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技术创新体系集成支持,以技术创新的重点突破带动产业整体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培育壮大前沿“种子”产业,在神经再生修复等生物材料、新一代通信技术、智慧建筑等领域,争取突破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开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形成1~2个全球有影响的种子产业。优化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中心和沿江沿海农业科技创新带。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创新发展规划、一个龙头带动企业、一个产业创新中心、一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个产业科技发展基金、一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六个一”架构,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到2018年,建成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高端纺织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海洋产业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800亿元。

(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强化领军企业的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培育计划,完善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服务体系,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省、市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企业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复制推广中关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重点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更大力度地激励创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到2018年,重点打造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50家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国内行业骨干创新型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三)建设特色科技创新集聚区。积极开展与上海和苏南的跨江科技合作,布局建设一批与之相配套的研发实验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南通国家高新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技术平台、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船舶海工、现代家纺引领国家水平,绿色建筑产业主导全国标准,将国家高新区打造成产业特色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要引擎。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全覆盖。坚持“一区一特色、一园一专业”发展方向,推进“三创”核心区特色产业建设,引导产业园区按照高新区发展模式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到2018年,新增科技创新型园区(乡镇)10家,实现县(市)、区与上海、苏南共建合作园区(基地)全覆盖。

(四)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加快建成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市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快中科院南通光电中心、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南通智慧建筑研究院、省产研院南通纺织丝绸技术研究所等高层次产业技术研发载体建设。围绕传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种子产业领域引进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攻克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建设全社会大型科学仪器、检测设施开放、共享、网络平台,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到2018年,建成10家以上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0家。

(五)全方位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高校院所与我市地方政府、园区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协同创新项目。深化与清华大学等重点院所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产业化。进一步推进与南通大学等本地高校的协同创新,建立校地产业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与上海国家级技术转移交易平台以及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的合作交流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支持有实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境外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引导外资企业在通设立研发、设计等内设或分支机构,支持其与本土企业、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参与产业创新活动。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成果进入技术市场交易。鼓励建设高水平国际成果转化基地,争创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到2018年,全市引进高层次科研院所20家,建设外资研发机构15家。促成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00项。

(六)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导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建立产业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导航产业培育计划,建立优势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创新和跨越。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创新质押融资模式,建立知识产权运营、许可、质押备案服务平台,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融入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建设,引进建立知识产权挂牌交易系统,加速推进知识产权的资本化、证券化、市场化。严格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建立专利行政执法常态化机制,完善省市县、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专利预警分析,提高涉外企业专利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到2018年,全市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集群20个,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PCT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300件。

(七)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更大力度实施新一轮“江海英才计划”,主动承接上海、苏南以及国内外各类创新人才转移。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强化实践成果能力评价,深化企业职称自主评价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合理分配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支持科研人才合理流动、自主创业。落实高层次人才享受特定政策待遇,做好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出入境等保障工作。实施新一轮高层次人才“226”培养工程和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全面提升本土人才队伍素质,力争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努力建成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

(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以完善提高“创新南通”平台功能为抓手,为创新创业进行线上精准导航;以线下特色众创空间建设为载体,高效承载创新创业活动;以“通创币”种子资金为杠杆,支持创业团队创新创业;以定期开展“通创荟”系列活动为平台,辅导和展示创新创业项目;以创新创业投资机构联盟为纽带,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以“孵化器+加速器”模式为路径,加快服务创新创业项目落地;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为手段,加大科技引智工作,集聚市内外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力争在“创新南通”平台上,每年促成500个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风投创投、增加发明专利500个、新增高企50家,使“创新南通”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创业链式综合服务平台。

(九)做大做强科技金融。加快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政、投、贷、保、险”多方式协作联动机制,加大费率补贴和风险补偿力度。做好“创新券”的发放,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设立市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加大对初创期创新成果的投入力度。政府发起、社会力量共同出资,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投资基金,集中支持事关全市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到2018年,科技信贷机构达到20家,服务企业超千家,贷款规模超过百亿元。

四、加强组织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把建设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工作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立责任制,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合力攻坚。建立市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共同参与,加强整体谋划,加强沟通协调与整体联动,更好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合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资金的增长机制,提高科技投入的集成度和使用效率,推进科技发展资金开展资本化投入、切块管理、普惠制政策兑现和奖励的使用方式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相关决策的纠错与容错机制。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海安县作为省级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支持在科技创新各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具有中小城市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推荐访问:科技创新 市政府 实施意见 【科技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实施意见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