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6篇

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6篇

时间:2023-08-01 15:55:01 对照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做好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5篇材料)

  第一篇:做好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做好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我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第一驱动力”的原则,以“识才”“用才”的智慧、“爱才”“敬才”的胸怀,多策并施,深耕细作,打破政策机制“藩篱”,筑建人才强市战略“高塔”,打造“群贤毕至”共话经济发展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一、注重“战场式”拉练,抓好“主线”培养

  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培养+单位重点培养”的育才模式和“定向使用+定向评价”的管理模式,夯实“引进人才”培养工作基础。我区通过将引进的34名人才充实到各个企事业单位中去、沉到基层工作现场中去,以专业知识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速提效推进日常工作开展和单位任务目标落实。尤其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重点项目上敢于“压担子”,让人才“挑重任”,达到锻炼培养人才和考察检验人才的“双重效果”,切实做到引进人才能力在一线锻炼、水平在一线发挥、绩效在一线考核。扎实推动教育、医疗、农业、企业管理等多领域开展高层次人才对口培养工作,加快我区各项产业技术水平“迭代升级”,以“人才链”发展带动“产业链”振兴。

  二、体现“朋友式”关怀,抓好“长线”激励

  我区精心策划、精密组织,定期举办人才慰问和座谈活动,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诚意激励和感召青年人才把握机遇,倾心事业发展,强化尊重知识、尊重让人才环境氛围。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的一对一“保姆式”服务,通过定期走访我市拔尖人才家中、单位,给他们送去祝福和关怀,对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进而激励他们创业干事的坚定决心,让人才工作更有“温度”,不仅能“留住人”,更要能“拴住心”。定期组织召开“人才引进见面座谈会”,拉近党政领导和各领域人才们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工作感受,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破解他们心中的疑惑。注重选树人才先进示范典型,培养专业技术领域“排头兵”,促进“高精尖缺”

  人才加速涌现,以“领头羊”带动“群羊”,提升团队整体技术高度,构建形成“一个带一批、一批带一地”的“多米诺效应”。

  三、打造“管家式”服务,抓好“专线”保障

  通过出台《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人才引进办法》《人才发展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一系列“政策大礼包”,让人才享有贴心的服务,受到崇高的礼遇。细致谋划人才公寓建设,投重资、下大力气把公寓建设成硬件设施齐全、管理制度明确的我区的“人才

  之家”,为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的方便舒适的环境;强化“物质奖励”留才方式,经审批最高可给予引进人才20万到30万元奖励补贴,属于黑河地区最高待遇;为人才进行知识技能“充电”提供保障,鼓励和选派优秀人才定期到专业院校培训深造或业务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后报销学费;引进人才配偶可随调随迁,原则上按照原工作单位性质安排就业,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务实的举措当好“人才管家”,打造人才“宜业宜居”的城。

  第二篇: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文明建院、品牌扬院”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人才工作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刘主席及各位领导:

  大家好!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文明建院、品牌扬院”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人才工作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XX年以前医院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人才引进处于停滞状态,全院正规大学生只有两名,加之人才流失严重,中青年骨干分分跳槽,临床医护人员梯队建设不合理,造成人才断档状况,科室业务开展滞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日益下滑,医院百废待兴。

  XX年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成立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医院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立足本质,提出了“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文明建院、品牌扬院”的总体发展思路,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放在医院发展的重要位置。院领导班子开拓创新,独辟蹊径,采取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医院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正式职工289人,专业技术人员265人,本科以上学历68人,专科以上学历192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0人,床位设置300张,科室设置25个,下设老市区分院、新城区妇儿专科医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骨伤科、心血管内科为重点科室,并有普外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口腔科等一批特色专科。医院的医疗设施逐步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收入、固定资产翻了三番,社会满意度每年都在96%以上。XX年,率先在酒泉地区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复审。

  一、人才工作几点好的做法:

  (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优化人才队伍

  始终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做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院有名科、科有名医、医有专长”的形式。党政领导班子始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XX年4月我院隆重召开题为“大力引进培育人才、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的第一届科技工作大会,会议制定了《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XX年-XX年人才三年发展规划》,未来三年将累计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60名。

  同时,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管理使用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采取医疗骨干“走出去”进修培训,知名专家“请进来”临床指导的办法,重视对大学生的选聘,制定我院人才招聘实施方案,每年参加省上组织的大型“双选会”,广纳人才,选聘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的大学毕业生来院工作,搭建了人才成长发展平台,有力的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调动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自XX年以来,共引进大学生42人(流失7名),目前,新

  引进的大学生在科室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都能独当一面,医疗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称赞。

  (二)、通过“走出去”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提高技能

  我院采取“全员培训、稳定队伍、积极培养、造就骨干、择优引进、整合资源”的办法,每年选派业务骨干赴兰州、西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修学习培训,并积极联系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结成帮扶对象,建成人才培训基地,搭建成才平台,不惜财力每年外派进修人员30余人次,5年累计外派进修人员150余人次,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会、短期培训180余人次,5年来用于人才进修学习的费用就达100余万元,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投入之多在县级医院中都是非常罕见。

  通过外派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开展各类人才在职培训,岗位练兵,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适时调整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将一批年轻的优秀医务人员充实到学科建设的重要岗位,通过搭平台、创条件、教方法、压担子,促使年轻人快速成才。

  (三)、通过“请进来”培训指导,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尽量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方便,使高层次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与北京安贞医院,山东齐鲁医院,兰大附属一医院、兰大附属二医院、西安交大附属医院结成了长期协作关系,先后外请专家80余人次,满足了患者享受知名专家高水平服务的需求,聘请知名老中医、著名普外科老专家来院坐诊,并为其提供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他们非常乐意与医院同甘共苦,共同创业。通过带教、讲学、提供技术指导等形式,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为医院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思想超前、服务一流的技术骨干。在吸引人才的诸多因素中,医院的所有人员形成了一个共识,干事创业的环境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高层次人才。宽松的环境,为建立人才引进搭建了绿色通道,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严挑细选,精心栽培,保证人才队伍的不断更新

  根据医疗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一名大学本科生要经过十多年的学习锻炼才能进入高层次人才行列。为此,我们既重视选才,更在育才上下功夫,缩短人才成长周期。首先,我们对新引进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之后便派往省级医院进修学习,让大学生从一开始参加工作就技能操作,使之起点更高。其次,进修回来后实施毕业生上岗“轮转”制度。先在全院轮转,一年后根据毕业生自身特长确定科室,到科室后再在各专业组内轮转,打好通科基础,最后确定专科。年轻医生反映,通过轮转,可以熟悉全院情况,可以接触多层次的老师,可以积累各方面知识。再次,新参加工作的青年住院医师,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四晚上必须在病区看书学习,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这一制度,让青年医务工作者从中领悟到做一名合格医生的真谛,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实的基本功。这些措施,为我院人才队伍的不断充实新生力量奠定了基础。

  (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人才队伍动态管理

  为健全人才考核激励机制,我院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不搞终身制的原则。对学科带头人实行特殊津贴补助的同时,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投诉情况等方面定期进行全面严格的业绩考核;对学科带头人从医疗管理、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成绩突出者,医院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处罚;鼓励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紧跟学科发展的新潮流。为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院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科室合理定编,科学设岗,尤其对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动态管理。一是对中层干部的聘任,科室主任、护士长经组织考核后由院长聘任,每年年底进行业绩考核,合格者继续聘任,不合格者予以解聘。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制定了聘任细则,实行职称、职务评聘

  “双规制”,对一些有才能,技术好,有发展前途的骨干实行低职高聘,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方法,把奖惩制度与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满意度等有机结合,拉开奖金分配档次,在医院内部员工之间建立竞争机制,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

  转变,彻底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的思想。

  (六)、搭建创业平台,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在对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优厚待遇的同时,今年医院做了全面规划,由医院出资修建公共租赁住房,为中青年业务骨干,尤其是XX年以来新引进的大学生提供住房,解决大学生的住房问题。为中青年骨干发放特殊津贴,让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回报,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政策激励人才,用真情留住人才。良好的环境、优厚的待遇激发了业务骨干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信心。目前,人才梯队培养已初显成效,各科室相继培养了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后备英才,在“外引内培”双管齐下的带动下,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独立思考能力明显提升,诊断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在成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医院每年拿出10万元鼓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几年来,共开展新技术50余项,有10余项科研获市、地级科技进步奖。

  同时,为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能,经过积极探索,XX年根据酒泉市有关人事代理相关文件精神,公开选拔优秀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人事代理,通过个人申请、科室推荐、参加考试、个人述职考核等程序,对符合要求的15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人事代理,使之与正式职工享有同等的进修学习机会及其它福利待遇,这将有效改善聘用制医务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的现状及稳定聘用制专业技术队伍。

  通过一系列的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促使我院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更加优化,为我市病痛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也更加优质,尤其是我院根据患者需求和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院开展手术及坐诊,解决了我市病痛患者外出看病难、看名医更难的问题,让患者不出门便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几年来我院外请专家来院开展手术500余台,其中高难度手术80余台,部分手术还是我市首次开展。这些便民措施的实施不但满足了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通过带教还使我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今后并将在玉门市卫生行业内长期处于领跑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院地处西部边缘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优秀人才,大学生引不来是我们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二)、医疗卫生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医生培养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经费使其成才,一时无法改善我院人才断档的窘困。

  (三)、医疗队伍骨干力量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经过多年的培养,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医生选择调往上级医院,或者自主择业的比较多,医院损失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为了更大化的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就要切实从根本上转变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观念,希望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尊重医学、尊重医护人员的观念,提高医护人员社会地位,使医护人员生活的有尊严,有幸福感。

  (二)、在人才的引进问题上建议人事部门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简化手续流程,助推我院人才引进步伐。

  (三)、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相应补助,减轻医院负担。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整合资源,健全机制,优化环境,最大限度增强对人才吸引力,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化州流动,更好服务和推动化州经济社会发展。

  一、整合资源,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在劣势中谋取人才工作发展,就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资源,集合点滴所长,汇聚集合成势,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促进人才工作发展。

  一是整合管理资源。人才工作是系统工程,要整合参与各方管理资源,才能有效推进。当前我市虽然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但对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人才工作发展明显不够,存在部门多、解决实际问题少;设想多、出台政策和具体落实少等现象。因此,要在

  市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整合管理资源,充分调动人社、公安、教育、卫生、科技、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好创新创业、入户、安居、医疗、保险、子女入学、文化需求等实际问题,形成协调高效人才运行工作机制。

  二是整合产业资源。在人才工作中,注重人才与产业结合。整合特色优势产业,立足于我市化橘红、罗非鱼、蚕茧、甘蔗、矿产、木材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认真加以整合,全面推进资源集聚、产业集群,走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之路,以此吸引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到化州干事创业,促进化州特色优化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并以新兴和高端产业发展为导向,配置相应人才资源,使招才引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同心同向。

  三是整合企业资源。人才工作,企业是主体。企业对人才需求敏感性强,专业性把握能力准,供需杠杆关系直接。要加强对我市规模企业如中药厂、耀明、海利等规模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分析,整合全市企业人才资源,搭建全市统一人才资源市场,为人才进、退、留、转提供有利平台,形成人才集群效应。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开辟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绿色通道”,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鼓励企业加大创新人才引进、科技人才的投入,让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成为人才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舞台。

  二、健全机制,激发人才工作活力

  一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对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社会事业项目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在编制、住房以及对随迁父母、配偶落户、子女入学实行优惠政策,在科技政策、奖励政策、医疗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实行倾斜,引导人才向本地流动。健全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机制,在企业注册、立项审批、技术支撑、投资融资等方面要大力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专

  项科研启动经费,或优先安排科研经费和创业经费,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能搭建平台。健全完善“一站式”和全程代理服务制度,进一步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对人才引进限时办理,高层次人才随到随办,协调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施人才引进回归工程,对回本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或人才给予相应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本地籍高校毕业生或人才回到化州工作和创业。

  二是健全柔性引才机制。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政策,使更多高层次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用。鼓励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到化州从事兼职、顾问、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高新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人才,或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专家工作室,聘请专家教授为企业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和项目论证提供有偿服务,或是有的放矢地开展产学研活动。通过健全柔性引才机制,把引才和引智有机结合,注重人才实用性和实效性,既发挥人才作用,又节约人才成本。

  三是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在大力引才引智的同时,要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想方设法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盘活人才存量。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优势企业的交流合作,采取派出培训学习、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多样学习培训,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和高水平技术骨干带头人。要加强人才实践培训阵地建设,积极实施人才一线培育工程,发挥中药厂、耀明、雨嘉水产、海利不锈钢等规模企业、化州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组织作为人才培育阵地作用,邀请一些成功企业家或技术人才召开讲座,开展手把手创业和实地培训,让一批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在企业生产一线培育成长。

  四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完善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报酬与实际业绩挂钩激励机制,研究和出台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激励办法,对突出贡献的专家人才给予重奖,激励人才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对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高层次人才,积极推荐参与国家、省、市优秀专家和本市拔尖人才评选。在评先评优评奖时,在同等情况下向专家人才倾斜,让专家人才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

  三、优化环境,增强对人才吸引力

  一是要优化政策环境。围绕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在丰富和完善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抓紧出台《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对高端人才给予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事业激励、利益驱动和有序竞争,使各类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价值得到全面的实现。通过放宽人才工资政策、强化人才奖励政策、优化人才服务政策、完善引智政策等,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政策待遇,为人才资源开发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是要优化服务环境。树立人才服务的理念,发挥政府服务主导和引导作用,动员社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为高层次人才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最完善的服务。要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靠感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完善人才服务链,抓好产业、管理、服务和生活等工作生活的对接,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

  三是要优化社会环境。完善人才市场主体、优化和规范人才中介服务、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使人才能够实现有效、快捷的流动和组合,为所有人才提供鼓励创业、干成事业的良好市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表彰优秀高端人才,宣传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和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良好氛围。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们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的契机,紧紧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培育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整合聚集社会化公益性的服务资源,有效推动了社工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聚集社会资源,培育多元化的民间社工组织

  积极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围绕市、区推进城乡

  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吸纳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大力培育协助政府从事社会事务,开展居家养老,帮助就业创业,提供心理法律咨询等社会服务类民间社工组织;大力培育社会福利型、文化教育型、医疗服务型等公共事业类的民间社工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变后的各类公共服务;大力培育社会帮教、青少年教育等社会维稳类民间社工组织,协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目前,我区已培育发展了“心晴工作室”、“统筹城乡青年服务社”、“**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颐乐老年养老中心”、“残障儿童康复中心”等涉及公益类、服务类的民间社工组织25家,招募个人会员1550余名,集体会员180多个,重点开展新市民培训、创业指导、心理疏导、社会帮教、家庭教育、居家养老和残障康复等专业化社工服务。同时,我区在街道社区分类挂牌组建的以领衔志愿者姓名命名的“李永翠青少年教育特色工作室”等35个“志愿者特色工作室”,逐步打造了多元化的社工人才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健全运行机制,打造专业化的社工服务团队

  为推动民间社工组织的高效运行,我们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运作、社工引领、各方参与”的社会工作模式和“三工联动”(专职社工专业社工义工)的运行服务机制。专职社工由社区公共事务所内的社区社工担任,负责上下衔接、需求调查和资源调度;专业社工由熟悉法学、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担任,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和个案帮扶等专业化服务;专业义工(志愿者)由各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面向社会招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志愿从事义工服务等活动。同时,加强与在蓉高校的交流合作,在14个街道社区挂牌成立了“社会工作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高校与地方社工人才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我区“统筹城乡青年服务社”通过创新运作模式,推行了跨区域服务的“3+X”模式。“3”即1所高校+1个街道+1个社区,“X”即为项目中参与的数支高校社团的数名志愿者,参与项目的合作方涉及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医药大学等8所高校43个社团,着力为农村新型社区提供长期服务。目前,我区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已与区内外70多

  家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分类组建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社会帮教、老年服务等专家资源库12个180多人,招募专兼职义工(志愿者)890多名。

  三、推行服务外包,引入市场化的管理评估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我们制定出台了《**区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考核评估办法》,将一些可以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事项,以“购买服务”和“项目管理”等方式委托给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实施。在考核评估标准上,主要对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量、服务成效和社工组织管理规范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每年底由区委组织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式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分值确定评估等次,发放奖励补贴。近三年来,我区已向非营利性社工组织出资购买了创业就业培训、青少年心理调适、家庭教育、居家养

  老、司法矫正和残障康复等15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发放奖励补贴经费17万元。通过项目考核评估、评选“优秀社工组织”等方式,促进了民间社工组织的规范化管理,调动了服务居民群众的积极性。

  四、组建社工协会,发展自律化的行业管理组织

  我们着眼培育发展社工人才队伍自律性行业组织,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制定了社工协会《行业公约》和《自治章程》,吸纳了来自机关、社区和民间社工组织200多名专兼社工志愿加入协会,进一步搭建了民间社工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平台,加强了民间社工组织之间的业务交流和行业自律,有效提高了专业社工的服务水平。社工协会成立以来,已组织全区460多名社工人才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考前培训,我区有67人获得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职业资格;组织编写了《**区社会工作案例集锦》,精选各类社工案例30多个,为全区社工人才开展专业化服务提供了“实战”参考。同时,为提升社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还建立了社区社工人才专业职称补贴制度,对取得助理社工师职业资格的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补贴,对取得社工师职业资格的给予每人每年2400元补贴。

  五、关注社会问题,开展优质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我们积极引导社工组织牢固树立“助人自助、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充分运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的社工方法,结合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深入开展优质化的社工服务。一方面,关注困难群众,服务特殊人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关爱空巢老人为重点,着力开展居家养老、心理慰籍服务,全区1440名贫困空巢老人得到专业、温馨的社会服务;“心晴工作室”先后为问题青少年提供咨询服务830多人次,提供个案辅导121人次,帮扶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和闲散青年53人;“**残障儿童康复中心”通过引入专业社工服务残障儿童,先后为120多名残疾儿童分类制定实施了生活自理、人际沟通、社会技能等个性化康复计划。另一方面,紧扣中心工作,服务城乡统筹。“统筹城乡青年服务社”通过引入“微软(中国)和国际计划”NGO组织无偿提供资金50万元,免费培训进城务工青年15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理财、礼仪、心理知识等多个方面;“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通过积极寻求国际NGO组织的支持,与美国国际计划签订了进城务工青年小额信贷项目,由荷兰银行无偿提供100万元为我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小额贷款。今年以来,我区非营利民间社工组织已服务居民群众达650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社工人才在参与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篇:县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模版)

  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争创中部地区人才聚集新高地

  近年来,为加快发展步伐,保亭县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和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穷实人才工作基础,谋划人才发展未来

  (一)完成人才队伍综合调研工作。成立人才工作联合调研组,历

  时3个月时间,形成了《明晰现状,谋划才队伍建设新局面》的调研报告,摸清了我县人才队伍现状,找准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

  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优化、强化县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下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成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认真编制了《保亭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全县人才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制定出台了《保亭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三)完成人才信息建库工作。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和乡土人才纳入县人才管理范畴;同时,结合我县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着手抓好紧缺人才开发目录编制工作。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环境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大力实施高素质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等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选送部分乡镇干部、年青农村能人到对口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去年选派了80名机关和乡镇干部到中国人民大学、海南大学进行培训。继续举办“保亭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到保亭讲课,去年共举办11期,直接培训各级领导干部4500人次,为广大干部推动跨越发展释疑解惑。二是实施科技人才“666”培训计划,依托省内现代农业培训院校或产业基地,培训60名县、乡级技术指导员,即每村一名;依托技术指导员,培训6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依托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6000名骨干专业农民,通过实施此计划,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带头人,培育一批种养科技大户。如我县引进王丽娟女士,创办海南皓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黎锦花卉园,培养了400多名具有兰花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带动了150多户农户致富。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三是建立政府、个人双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政府负担学费的90%,个人负担10%),每年引导200名各类人才通过成人教育和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教育。四是加大挂职锻炼力度。与广东惠州市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每年相互选派8-10名科级干部到对方市县挂职锻炼。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出台《保亭县引进人才引进暂行办

  法》,放宽条件,计划每年引进公共管理、教育以及旅游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10-20名。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变引人为引智,对一些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临时聘请、借用、兼职、技术指导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为我县服务。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智力扶持作用。目前,保亭住了近千名候鸟型人才,去年我县先后两次开展候鸟型人才资源调查,建立了候鸟型人才信息库,这些“候鸟型人才”中有不少是大学教授、政府官员、医疗、建筑等方面的专家。根据“候鸟型人才”专业,县人才办主动与有关部委办局和事业单位对接,聘请“候鸟型人才”当顾问、专家。目前已与36名候鸟型人才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四是对带项目、带技术来保亭创业的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并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三)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针对不同行业和人才类别分别制定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并将非公企业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纳入职称管理范围,每年对其中的优秀者评定职称,颁发企业管理人才和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四)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积极推行竞争上岗、职位竞聘、交流轮岗,扩大竞争上岗任用领导干部的比例,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途径。今年来,通过日常管理信息报送、“竞岗+任期”等办法,共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14名。同时,改革事业单位进人用人办法。今年上半年计划在县电视台等事业单位推行改革,打破身份,实行副台长、中层领导等岗位竞聘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三、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一)健全人才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县、乡(镇)、村三级人才工作网络体系,除县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外,乡镇、村成立人才工作室,并逐级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相应数量专职人员。

  (二)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今年县财政安排13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奖励和重点人才项目建设。二是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

  资体系,争取驻保企业对地方人才队伍建设事业的支持。如银地集团3年内投入2亿元,县财政配套20,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三是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拿出30亩地建设人才专家楼,“筑巢引凤”,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建设400-500套公共租赁房,用于县内重点项目、酒店等非公企业的企业家、管理人员和员工居住。四是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在保亭县电视台开设“人才兴业”专题节目,宣传人才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对拔夫人才、科

  技带头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致富能手等进行专题报道。每两年召开一次人才表彰会议,今年县委县政府对40名优秀行业人才进行了表彰。

  (三)建立人才工作考核制度。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各单位考核内容,每年各行业人才主管部门要向县委进行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对各行业人才主管部门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人才工作不力的单位负责人,采取组织措施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篇:县人才工作经验交流

  县因地制宜培养管理人才出实效

  2013年,留坝县认真贯彻落实“创业汉中·天汉英才535工程”,以实施人才“双引双育”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现有党员干部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多渠道引进急缺人才,因地制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建立人才工作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党管人才的工作体系

  。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县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全年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四次,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文章20余篇,信息20多条,其中在市以上媒体采用信息5条,发表调研文章3篇。二是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全力保证全年财政预算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和人才工作经费。并要求各镇和县直各单位保证人才开发和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作用。三是

  制定了《镇和县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人才工作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层层分解责任,明确责任。同时,坚持人才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四是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将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情况纳入考核和人才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情况反馈卡》,规定每名县级领导、镇和县直部门党政班子成员定向联系1名以上优秀人才,每两年调整一次。

  二、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新活力。一是注重人才引进。该县一方面着力优化山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项目载体作用,做到上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引一个项目引一批人才。2013年该县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紫柏山国际滑雪场一期项目就吸引旅游项目建设经营类人才20余人。二是坚持人才激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优秀党政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技能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五个方面的“留坝英才”评选活动,以先进典型激励人才成长,目前已评选出18名“留坝英才”。同时,注重鼓励和保证各类人才参政议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中,有5人担任人大代表,3人担任政协委员。三是加强人才宣传。充分利用本地宣传媒体,采取研讨人才专题、网上人才专题等形式,积极宣传人才先进事迹及工作经验,营造出“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留坝党建网和留坝政府网分别开辟了《人才工作专题网页》,分别设有工作动态、政策制度、人才风采、人才论坛、意见箱等栏目。在电台设立了《人才工作前沿》,针对全县人才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

  三、落实人才政策,不断推进人才服务的规范化。一是建立并推行“名师工程”、“名医工程”制度,完善了“骨干人才、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人才培训考核、紧缺人才挂职进修、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奖励制度。围绕全县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会同主管部门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2期。二是大力培育“乡土人才”,树立“培育一个人,致富一家人,带活一片人”的工作思路,将能够带动一片、示范一方的致富能手和“土专家”、“田秀才”、各种能工巧匠和外出务工人员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并积极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机制。指导城关社区大学生村官吕鑫建成了全县首个红豆杉种植示范园,帮助解决创业贷款10万元,建立了大学生村官示范基地。三是坚持市场需求、实际操作、提高素质三者相结合,突出技能培训,建立了由科技、劳动保障部门主办,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乡土人才培训体系。2013年共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46期,参训人数达7600余人次,协同县劳服局印发就业指南600余份,提供就业指导800余人次,劳务输出8600余人,先后分十八期选派57名优秀后备干部人才到紫柏山滑雪场项目建设工地一线接受锻炼。

  到目前,该县人才总量2548人,已全部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03人,高技能人才569人,农村实用人才776人,45岁以下人才所占比例达到75.15%,大学专科以上占人才总量的44.22%。

  第五篇: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一)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一)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按照全市人才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定和谐发展这一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大人事人才服务,推动人才的合理配置,为构建和谐社会,富民强市提供服务,现就今年人才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事人才保障。一是做好考核工作。圆满完成了2010年考核工作,共为全市干部职工19627人办理了考核审批手续,其中优秀2700人,不合格1人,不定等次180人,并依据豫纪发〔2000〕25号文件精神对考核不称职(不合格)1人作出了降级、降低工资的处理意见。二是做好公开招录工作。坚持“凡进必考”,以公平、公

  正、公开为原则,做好省公务员招录报名资格审查和面试资格确认工作;通过面试为市政法委选调工作人员10人;公开招聘15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终131名进入政审阶段。三是全面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市378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共涉及人员14673人,其中,已有205家事业单位9657人完成岗位聘用工作。

  二、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

  认真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各项政策,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聘任把关、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的修改完善、各级各类证书的审核发放等工作。一是及时办理职称证书。经认真核查,全年共办理职称证书832人,其中初级471人,中级256人,高级105人。二是做好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全年完成201人执业(职业)资格或职业水平的考试报名工作,其中经济157人,审计7人,统计9人,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一级建造师3人,企业法律顾问3人,招标师3人,注册资产评估师1人,执业药师16人,全部通过郑州市人事考试中心资格审查。三是做好工人技术等级报名考试工作。圆满完成36个技术工种775人技术工人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及考试合格人员的发证、信息录入工作。

  三、进一步提升人事人才服务水平

  一是做好人事代理工作。人事代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的一项新工作,它实现了人事管理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认真贯彻落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制定详细的报到指南,全年共接受报到大中专毕业生732人。鉴证聘用合同320人。新增企业人事代理3340人,全市企业干部档案基本实现了全员人事代理。二是加强聘干人员管理,做好合同鉴证工作。按照上级对聘干人员的管理规定,今年,我们对历年来聘干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登记,对所有聘干人员的聘用合同期限进行了确定,加强对续签合同的管理。全年共鉴证合同320人。三是做好基层大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共为23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和240名“进社区、服务农村”学生按时发放各项补贴,对2011年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

  四、认真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我市农村人才资源比较缺乏,为了促使更多的仁人志士投身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我局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一是协助各乡镇建立了乡土人才市场管理体系,成立了农村人才服务站。这些服务站和服务点在吸引农业人才服务农业生产和招商引资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农村人才资源的潜力得到了挖掘。二是协助市委组织部着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实施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工作,建立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储备库,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三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查工作,以梨河,新村,八千等三个乡镇为试点进行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查,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

  依托xx市技工学校和8家定点培训机构,坚持初级培训抓引导、中级培训抓技能、高级培训抓创业,分级分类多渠道实施技能培训,积极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机制,扎实开展各类免费职业培训,努力缓解企业“用工荒”、“技工荒”难题。一是澄清培训底子。组织精干力量深入村组、社区,摸清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等人员技能情况,建立工作台账,为搞好培训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动态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加强了对培训机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培训质量、技能考核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和财政部门共同对培训机构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联合检查。按照谁培训谁安置的原则,培训机构在培训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就业岗位,保证劳动力适时得到安置,真正做到培训一批、合格一批、安置一批。三是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培训。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学校“走出去”,如xx市中等专业学校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xx电子工业学校与郑州工业贸易职业学院、xx市技工学校与雏鹰集团,开展高校联合、校企联合,建立培训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双赢局面。截止目前,共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前培训16927人、技能培训11202人,完成新生劳动力培训2657人、再就业培训1500人,引导企业完成在职职工培训3521人,开展创业培训12期360人

  次。

篇二: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人才工程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很荣幸,与大家互相交流“***人才工程”工作。今年***人才工作紧紧围绕“项目化落实、品牌化推进、百分制考核”要求,细化指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企业靠前、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等举措,“***人才工程”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我县“***人才工程”000个岗位中,已完成00个岗位,共引进各类人才000人,其中领军人才1人,高级管理人才000人,高端专业人才000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企业为主,最大程度扭住“牛鼻子”

  企业入库。企业是人才集聚的主阵地,才智发挥的主战场。建立***县科技企业库,综合考评人才规模、科研经费投入、研发平台搭建、引才活动参与等因素,将具有高层才人才20人以上的企业优先入库。入库企业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获得5000元奖励,优先享受政府投融资担保,科研经费投入纳入企业成本,同时优先申报科技和人才项目。目前00家“***人才工程”企业中,有00家为入库企业,引进领军人才1人,高端专业人才3人,00家企业获评***明星企业。

  组团引才。根据“***人才工程”人才需求,分条线组织00化工、00化工等00家化工企业组团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专场招聘。组织00科技、00食

  用菌等农口企业赴南京农业大学、000招聘会。组织县医院、00医院赴山东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现场招引卫技人才。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68人。其中,8人参加“博士集聚计划”面试答辩、3人参加“双创”面试答辩、新增省“333工程”3人。

  人才升值。为人才提供成长成才空间,是企业最大的“引力”所在。鼓励、支持企业营造企业文化,创造人才个性化的升值空间,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目前,已有00、00等00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建立企业文化宣传室。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直接进入人才数据库,发放人才积分卡,享受创办企业、社会保险、医疗保健、职称评定、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10项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二、突出服务为先,最大程度搭建“快车道”

  调研需求。及时转换政府角色,做好服务。摸清家底,做好质和量的把控。采取分片分类的方式,明确组织、人社、科技、经信和统计5家牵头单位,分医药化工、船舶制造、金属冶炼、木材加工、酿酒食品等五大类,对全县141家规模企业进行全覆盖式的调查摸底。对重点规模企业采取约谈主要负责人、人事主管及高层次人才的形式进行,对一般规模企业主要采取同类别、小范围座谈的方式进行。通过调查摸底,梳理出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人才工作建议,登记入册,每月例会专门研究会办。

  政策引导。坚持政策拉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人才工作发展,吸引人才安家落户。完善《企业人才直通卡》、《关

  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6份文件。对“***人才工程”来灌人才,企业引进的人才每月给予000元补贴,化工类人才每人一套住房,兑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奖励资金10万元,3名首批市

  “双创”人才,获县财政奖励资助90万元。

  个性服务。利用现有政企校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高校定期访问机制。县委县政府发函,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3批次带队“***人才工程”企业赴高校招才引智,洽谈科研项目。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组织人社、科技、经信等部门在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园区组建人才服务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发放服务手记,“定点”对接服务企业、人才,提供零距离服务。推进园区投融资体系建设,组织举办园区-银行银企对接峰会5场,帮助企业融资3.5亿元。

  三、突出实效为本,最大程度用好“加速器”

  才岗匹配。人才以用为本,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才能,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所用。000人由原先招聘的专业技术人才调整到研发总监岗位,00任企业技术副总,000任***县经济发展顾问,000任食用菌研究院特聘专家。

  扶持举措。充分利用省“双创”、“企业博士集聚计划”、“333”工程、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评选等品牌工程影响,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指导、科研合作等途径,挂靠引进“***人才工程”急需人才。县财政从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拿出100万元,作为人才激励引导资金。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推行协议报酬、股权激励、期权分配等机制,事业单位给编制,重点急需人才实行一事一议。000食用菌给000每月工资定额,年度赢利额5%作为奖励措施。

  搭好平台。推行技术共享、平台公用模式,依托医药化工、酿酒食品、食用菌等主导产业,高规格建设“***人才工程”专家工作室,配备专业骨干组队,组建研发团队。00、00等00家企业建立了工作室,00人入驻食用菌产业研究院。将围绕打造省级重点实验室,筹建,化工医药研发平台。

  我的发言完毕,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三: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区人才工作总结汇报交流发言材料

  区人才工作总结汇报交流发言材料X区瞄准“经济发展育人才、产业发展选人才、锤炼能力用人才”目标,做大做活人才队伍基本盘,持续为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一个原则”,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日常工作由组织、人社部门“双轮”驱动,具体工作由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一是认真落实X市人才引进工作办法,引进X名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结合所学专业和工作经历,第一时间分配至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进行锻炼本领、磨炼意志。

  二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创建“环境优化年”、“创新提质年”工作任务,结合我区产业工人队伍现状和工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统筹协调X个部门,多次召开产业工人优惠政策推进会议,制定印发《X区产业工人优惠政策实施意见》(试行),通过住房补贴、子女入托(入学)、户籍迁移、职业能力提升等多种方式,为企业留住产业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着眼“两个导向”,促进人才结构优化。着眼“用工缺口”和“本土实用”导向,持续壮大人才队伍。一是制定试行了《X区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和《X区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政策(试行)》,对人才引进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设立专门的奖励条款,将对科技高端人才和团队提供最高X万元的奖励资金,增强工业经济活力,保护产业工人队伍权益。二是积极完善“政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和院校搭建平台,对X七家企业挂牌成立实习就业基地,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与君正、源宏签订X人“定向委培班”合作协议,确保职业技术院校毕业学生定岗实习准、实践锻炼精、进入角色快。

  搭建“三个平台”,提升人才引用实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模式,搭建“引才、育才、用才”三大平台,切实增强人才队伍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X家企业与浙江大学、航天六院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作攻关,助推元正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建设,东源化工新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建成投用,企业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协助中欣合创与北京国奥天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国家级专家库资源共享,现已通过西北化学网平台为我区企业开展便利服务。

  二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第三方人力资源平台发布企业空缺岗位信息,以“线上春风招聘”方式,共招聘产业技能工人X人;复工复产期间,与甘肃省庆阳市、定西市就业局以“点对点”模式开展产业工人引进工作,累计为X园区企业招聘农民工X余人,现已基本满足园区企业用工需求。

  三是聚焦农牧、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围绕脱贫攻坚、卫生健康、教育教学、工业发展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辅导讲学、专业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作等方式,走进社区、企业、课堂、田间地头,送技术、送知识、送政策、送关爱,共计下派专家X余人次开展“千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篇四: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青年人才工作交流发言

  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人才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兴业”工作理念,推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培养、孵化、服务、回流、反哺的全链条,全面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智慧和动能。

  一、用好做活创业扶持政策。以做活创业扶持政策为基础,以全民创业为突破口,扎实走好舞化领头人才的路子,一是突出政策激励设立微项目发展扶持基金,对带头创业的村“两委”干部和创业青年给予政策优惠,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以及各类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大胆创业。二是突出平台创新。组织开展“创业擂台”等活动,建立创业平台展务体系,发布创业信息、交流创业经验,搭建了创业共享子台。三是突出培养期化。建立有志创业中青年信息台账,成立创业扶持领导小组,加强跟踪展务,对表现优秀的,作为党员发是对象重点培养,纳入村级干部后各人才库跟踪培养。目前,已有※余名创业青年成为行业领头人才。

  二、实施多层次人才培优计划。突出人力资本开发,实施务实管用的人才计划,着力打造一支多层次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实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办好“相约周末”活动,组织种植、养殖、电商等※多项技术培训,带动※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才大有作为。二是实施乡土人才头雁计划。聘请专家教授开设专题培训班,指导农业畜牧、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培养种养殖业示范大户,打造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实施新乡贤反哺计划。把新乡贤组织建设纳入党委政府,每村成立不少于※人的议事会,吸纳各个领域多货人才,借助“主题党日“相约周末”、“双平合”等載体,积极策划回乡创业、育

  化新风、慈善救助、捐资助学等活动,发挥“巧劲”和“引领”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搭好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建设乡土人才交流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内部外部联系,合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精心建好线上平台。科学设置“一库一群多板块”内容,建立人才数据库,更新建设在外人才微信群,在门户网站设立家乡动态、招商引资、便民服务等多个板块,建成精准、高效、便捷的线上人才服务阵地,有效串联线下招才驿站,提升了人オ服务的专业化和质量。另一方面,悉心搞好线下服务。成立人才交流服务办公室,通过定期走访、发放慰问信召开恳谈会、网上直通车等形式,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分区城结对联系在外人才,为在外人才亲属就医、办理证件和就学等提供便捷服务,充分体现家乡的遇暖和关怀。

  四、发挥党建组织引领作用。按照县委要求和组织部署,注重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功能,在※成立驻外党支部,组建商会和英才驿站,吸收工商企业界人士和科研院所专家加入,对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和家乡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充分了解在外人才分布、就业形势、理想需求和资源优势,为“双招双引”工作打开局面。

篇五: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提纲

  一、坚持党管人才,扛牢兴才强才“硬责任”

  二、推动政策创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1.是对事业单位人员,做到“零门槛”

  2.是对产业领军人才,突出“含金量”

  3.是对高校毕业生,增强“吸引力”

  三、建强平台载体,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

  1.是壮大产业平台

  2.是做强科创平台

  3.是搭建高校平台

  四、做优服务保障,构筑重才留才“生态圈”

  1.是提升城市承载力

  2.是提升城市“青和力”

  3.是提升人才向心力

  正文:

  去年以来,...市...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2021年,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20强,获评...市首个...省创业型城市;入选2020年度10个...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度11个...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均为全市唯一。

  一、坚持党管人才,扛牢兴才强才“硬责任”

  先后召开9次县委常委会议、专题会议,部署人才相关工作,落实集中研判会商、常态化需求分析、招才引才育才、分类认定评估、优秀人才评选、定期联系服务、专项述职评议、目标量化考核等8项机制,压实党管人才责任。将“百

  千万人才集聚计划”列为县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被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重点关注项目,全市唯一;围绕“创业带就业、加

  快共同富裕”主题,实施乡镇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新上返乡创业项目51个,全年新增公益岗7000个。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人才项目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组建国有人才发展集团,启动建设国际人才创新港,通过市场化手段,帮助企业精准招才引智。

  二、推动政策创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引才观,全面优化人才政策,人口净流出局面实现扭转。近期,通过“双敲”行动统计,全县常住人口较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加4万余人。

  1.是对事业单位人员,做到“零门槛”

  坚持“应招尽招”,在全市率先启动异地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回引;在教育、卫生等人才引进上,取消户籍等限制,条件优秀的直接面试录用,去年以来累计招聘、回引1700余人,超往年4倍。今年计划再招引2400人。

  2.是对产业领军人才,突出“含金量”

  拿出真金白银,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最高给予5000万元重奖。先后吸引27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来齐创业,3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3.是对高校毕业生,增强“吸引力”

  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补贴标准在省会周边县市最高;到企业工作的,再提高10%。2021年,全县高考录取大学生3146人,毕业回流3570人,首次实现“净流入”。4.是对乡村创业人才,体现“扶持性”。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先后发放贴息担保贷款1004笔、9559万元,支持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0余家。

  三、建强平台载体,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

  坚持“筑巢”“引凤”相结合,使各类人才有更多发展机会、更大成长空间。

  1.是壮大产业平台

  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县经济开发区、...国际生态城向国家级平台迈进,...高新区正积极争创省级高新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新城,发展重点企业400余家,吸纳各类人才就业超5万人。

  2.是做强科创平台

  坚持党建引领聚人才,创新成立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党委,激活企业创新主动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75家,全市最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37个。投资20亿元,建成50万平方米的...科技小镇,入驻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引进优质项目120余个。...集团、...激光在德国、瑞士等地设立研发机构,吸纳外国人才61人。

  3.是搭建高校平台

  建立与驻...高校共育共享机制,与...大学共建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大产业园;与...大学共建中德工业设计创新园,将于近期开工,园区创新人才可达1万人,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正式开工建设,在校师生6000人,助力...打造职业教育集聚区、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县职业中专与...农业工程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支持永锋集团建设...智能制造职业学院,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发展高地。

  四、做优服务保障,构筑重才留才“生态圈”

  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环境。

  1.是提升城市承载力

  以一线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累计实施城市更新工程830余项,增强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城市魅力,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创新创业最具

  发展活力城市、中国宜居宜商宜游最具魅力城市,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投资41.7亿元,实施初中进城行动,新建、续建...一中新校区、行知中学、思齐小学等中小学校、幼儿园29处,新增学位3.6万个,实现孩子应上尽上、教师应招尽招、学校应建尽建、待遇应保尽保,全省基础教育满意度排名,由2020年的第112位跃升至第33位,上升79个位次。与...医院合作共建县医院新院区,省地共建省妇幼保健院...院区,与山大、山师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让各类人才以县级消费成本享受省会高品质生活。

  2.是提升城市“青和力”

  按照国内一流标准,新建文化艺术中心、钻石体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全省第3家县域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引进麦当劳、必胜客、瑞幸咖啡等名品名店200余家,各类星级宾馆、连锁商务酒店8家,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集聚更多人气、才气,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建设人才公寓12万平方米,满足不同层次青年人才入住需求,在...工作满10年后,可以成本价购买;创新打造10处“驿站式”人才公寓,提供500张免费周转床位,为外来年轻人创新创业打造温暖的家。

  3.是提升人才向心力

  县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43人,强化人才职称评定、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各方面保障,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深化人才服务“一次办好”改革,发放无抵押担保“人才贷”1100万元,让更多人才在...奋斗出彩。

  下一步,...市...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目标,持续提升人才集聚能力和保障水平,以最优生态实现青年才俊荟萃、人才近悦远来,全力打造全省一流人才强县,为...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篇六: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人才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第一篇:人才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创新机制

  服务发展

  努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

  (2011年1月)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0000市围绕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发挥人才支撑作用的主要做法,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有关人才工作的思路和想法作以简要汇报:

  目前,0000市拥有各类人才1.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344人、经营管理人才592人、专业技术人才1712人、技能型人才1.2万人,农村社区实用人才400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资源视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立足调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和培养工业经济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的良性互动。2006年以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400余人,其中,引进经济管理类人才168人,占到12%。在现有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314人,占到91.3%;在专业技术人才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919人,占到53.7%。在人才开发这一重要引擎的带动下,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煤炭、电力、冶金和煤化工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强劲。目前,全市煤炭产能4700万吨;电力装机260万千瓦;电解铝产能43万吨;褐煤提质和褐煤干馏转化能力达到300万吨。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9亿元,同比增长27.8%;实现利税26.2亿元,同比增长38.2%。在今年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各类人才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截止到11月末,全市引进市外各类资金59.9亿元,同比增长41.6%;成功引进并开工建设3000吨多晶硅、3万吨电子铝箔、10万吨板带箔等一大批产业延伸和升级项目。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37亿元,同比增长29.58%。到年底,全市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0000亿元,财政收入0000亿元,有望实现财政收入蒙东第000的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广纳贤才。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要求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此,2006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五项引才工程。一是专业干部“选拔工程”。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科级干部,涉及工业经济、商贸流通等多个专业的8个科级领导岗位,做到了按岗选人和引进人才并举。二是领军人才“挖掘工程”。成立了人才猎头公司,面向国内外经营管理及技术人才群体,积极协助驻市企业引进亟需人才。仅2008年,就为驻市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2人,招录本科以上毕业生85人。三是专业人才“招录工程”。连续三年面向全国公开招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引进煤化工、冶金、煤炭开采等30多个专业、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了专业技术力量。四是优秀人才“储备工程”。将公开招录中因名额有限,而未被招录的优秀人才,进行为期2年的储备。对在储备期内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可直接予以录用;对储备期满并未落实单位的,放

  入人才市场进行交流。五是企业人才“招揽工程”。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先后为企业举办人才招聘会19次,报名人数达到4400人次,成功上岗1572人。今年上半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17家单位登记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01人。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柔性引才。2006年以来,先后聘请清华、大连理工等高校12位资深教授来我市举办有关工业经济专题讲座和开展实地技术指导;与大连理工等高校合作组建成立了顾问专家库,使之成为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的智力锦囊。2008年,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有效解决了内蒙古南澳集团焦炉气回收综合利用问题。先后争取到8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我市调研实践,完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等多篇调研报告,为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二)服务发展,按需培养。一是积极培养经济管理类干部。作为能源型城市,发展能源经济和产业,有竞争意识、熟悉工业经济的党政人才必不可少。为满足需求,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培训名额,连续

  三年共选派37名干部到大连理工大学工业经济专修班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目前累计储备经济类管理干部80人。二是努力培养优秀企业家。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发展工业经济、强化工业支撑,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和高层次的产业工人来实现。为此,我们依托驻市大企业和市属重点骨干企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有培养潜质的未来企业家队伍。目前,已有8名市属重点企业负责人获得在职研究生学

  历。三是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满足本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累计投入2500万元建设资金,成立了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与驻市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一线岗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三年来,累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2900多人。目前,该校通过评估验收,成为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是创新培养党政人才。通过开设“科级干部讲坛”、“创新性工作论坛”,创新培养模式。依托党校、素质拓展中心和工业园区等载体,建立了干部学习、技术培训、能力拓展和实践锻炼等培训平台。截止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累计培训党政人才900余人次,开展干部素质拓展训练730人次,先后组织200多名干部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考察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更新观念,量才适用。结合干部使用和管理,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建设中来,实行优胜劣汰,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一是实行竞争上岗选人才。仅2007年,我们就对5个行政事业单位环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共有178人参与79个岗位的竞争。今后,我们将逐步扩大到具备条件的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二是凭借实绩用人才。把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作为人才使用的重要标准,对于能力素质出众、专业技能突出、品德优秀的人才大胆使用。2006年以来,破格提拔年轻党政干部3人,破格录用具有专业特长干部6人。三是严格考核管人才。实行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一票否决制,特别是对经济部门干部,将其部门和分管行业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

  据。2008年,对被评为实绩较差的2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和免职待岗,对1名科级领导干部直接转任了非领

  导职务。

  (四)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一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可用财力的2‰作为人才开发基金,对参加通辽市级以上培训班的学员,培训费全部由市财政“实报实销”。二是强化服务机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定期走访高层次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共为45名大学生办理了落户手续,为3名市外选任的干部解决了配偶工作问题。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专家公寓、干部公寓,解决外来人才的暂时居住问题。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都适时重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才。仅2008年,市财政就安排500余万元重奖优秀人才,最高奖金额度达到10万元。实行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政策,对从市外选任的科级干部给予每人3万元住房补助;建设了高级人才和名师住宅小区,对购买住房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每平方米200元的补贴。同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草原英才”、“创业尖兵”等先进人才事迹,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人才招录中,通过统一接站、免费食宿、举办欢迎宴会、组织参观等细微举措彰显尊重人才、渴望人才的真情实意。另外,我们还通过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营造宜居环境,为吸引和引进人才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人才现状看,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较匮乏。除00000集团外,在驻市及市属企业的30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13人,仅占3.36%。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及科技带头人比重偏低。二是从人才引进上看,紧俏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在2007年我们组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中,煤化工、环保两个专业因报名人员不足未能如期开考。究其原因,主要是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欠佳,紧俏类人才来我市工作的意愿不强。三是从人才待遇上看,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待遇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从人才政策上看,仍有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制约,如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与机构编制管理政策的冲突问题,人浮于事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科学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切实把发挥人才资源作用放在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将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与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编制好人才规划和人才需求目录。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把0000市打造成为辐射蒙东乃至东北地区的“人才高地”。

  二是全面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建立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在职干部继续深造;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所有科级干部送出去轮训一遍;委托高校定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工业发达地区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训基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驻市大企业挂职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培训新型工业化人才。三是着力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抓住中央和自治区实施

  “千人计划”战略机遇,采用雇佣猎头公司专猎高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利用网络渠道聚集人才,借脑发展柔性引才等形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和改进人才考核评价工作,创新人才使用理念,努力做到靠制度用人、凭实绩用人,用人所长、用人不疑,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切实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扣发展主题,强化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引导优势人才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推进人才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人才流动的市场化程度,盘活人才资源,促进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五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满足需求的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助推工业经济不断优化升级,助推0000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

  第二篇:人才工作典型发言

  实施“英才兴区”推动持续发展

  (2015年1月22日)

  2014年,xx区人才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的指导下,认真落实“xx人才计划”,大力实施“英才兴区”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立足实际谋划,明确目标任务

  围绕“xx人才计划”,我们立足实际,制定了《x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实施“英才兴区”战略。提出“三项目标”:一是每年开展“新星工程”培训、“创业标兵”培训各2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1次,每两年评选、表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批,以此盘活人才存量;二是开展“关注人才、服务人才”活动,每年至少为人才办10件实事,培养5-10名科技新星、10-20名创新人才,引进各类人才200名左右,以此提升人才总量;三是以“岗位先锋”、“基层建功”等五项活动为载体,发挥先进引领作用,以此释放人才能量。着力打造梯次合理、务实重干的人才队伍。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区现有各级各类人才3347人。其中市级拔尖人才10人,区级拔尖人才13人,党政人才358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

  (四)注重典型引领。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在本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农业系统重点推行以一带多的培养模式,在市级拔尖人才xx、xx等同志的带动下,一批年轻同志表现突出,多人被评为市、区两级拔尖人才,解决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脱档断层的难题;鼓励工业园区科技专家带动青年同志科技攻关,成立科技小组17个,转化科研成果208项,解决技术难题189件;市级拔尖人才、企业家xx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带动3000多群众创业致富。

  三、开展“五项活动”,增进工作实效

  (一)倡导创先争优,开展“岗位先锋”活动。结合“xx先锋”工程,引导各类人才争当分析问题的能手、解决困难的高手、服务群众的强手和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配合市重点工程“火车站区域综合改造”项目,激励各类人才争当“攻坚先锋”,12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同志经过选拔脱颖而出;农技类人才争当“致富先锋”,在全区推广应用农作物良种40余个、农业新技术10余项,推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窗口单位争当“便民先锋”,党员亮身份上岗,推广速办式、倾听式、承诺式服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环卫系统人才争当“敬业先锋”,在全市创卫“五个一”竞赛活动中,连夺45面红旗。全区形成了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人才振兴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人才振兴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近年来,××县以乡村人才强链、补链、延链、固链为抓手,深入实施“三雁”工程,全力推进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向乡村聚集,倾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担当有为、群众公认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充实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头雁领航”工程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

  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乡镇党委“前沿作战部”、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一是尽锐出战抓帮扶。

  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构建职责清晰、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责任体系,制定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深化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县委常委班子包乡(镇)联村抓点,带头研究谋划、带头破解难题、带头推进落实。推行县级领导联乡联村制度,49名县领导联系11个乡镇152个行政村。择优选派244名驻村干部、152名第一书记下沉一线助力乡村振兴,运用“智慧党建”实行“全程网控”。组织4300多名干部职工与11715户脱贫户(监测户)结成帮扶“对子”。

  二是强化功能抓选配。

  精心谋划推进乡村两级换届,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实绩纳入换届考察重要内容,选拔10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本科以上学历提升至85.21%,平均年龄下降至36.09岁。村(社区)“两委”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16%提高到

  29%,各类致富能人达60%,平均年龄从48岁下降到42岁。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村(社区)“两委”成员学历、年龄均实现“一升一降”。同时,建立农村后备干部库,累计培养储备农村年轻后备干部736名。

  三是充电蓄能抓轮训。

  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实施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全员轮训计划,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班5期,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1400余人次,进一步激发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同时,依托智慧党建平台,累计培训党员干部4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实战本领。

  二、“鸿雁展翅”工程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坚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机结合,持续强化内部造血功能,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定点输送。

  采取“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服务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员172名、党建指导员185名、农业辅导员165名、乡村法律顾问169名,实现各类乡村振兴人才在村(社区)全覆盖。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订单式”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实用人才,不断壮大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二是开展定向培养。

  建立涉农院校与基层联合培养人才制度,定向培养大专学历村干部、乡村基层治理人才、基层农技特岗人员100多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多人。举办电商从业者、种养能手、经营能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2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余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储备充足人才。

  三是优化定制服务。

  全面落实党委(党组)联点服务专家人才、定期走访、谈心谈话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1名以上,乡镇、县直单位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专家人才1名以上,组工干部全员联系,实现专家人才联系服务全覆盖。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出台专技人才晋

  升职称政策,推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六大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3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480余人。同时,举行首届“三个十佳人才”表彰大会,表彰“十佳乡村之星”等一线模范30名,营造出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成就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归雁助力”工程厚植乡村振兴“动力源”

  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为载体,通过人才保障、机制创新、制度完善等措施,不断推动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形成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乡的良好局面。

  一是广开门路引人才。

  瞄准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发达地区,吸引具备创业基础、有回乡发展实体经济意愿的在外能人,以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形式回乡发展实体经济。开展在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征集工作,建立在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发挥发动驻外流动党组织和商会作用,搜集回乡创业在外能人线索,跟进对接加大政策支持,推行“菜单式”引才,实施人才回流工程。积极引进北大未名谢桂阳生物医院专家团队、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季铁教授团队等一大批专家人才,成功创办侗锦国家级星创天地等一批“校地合作”利益共同体,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不拘一格育人才。

  建立农业农村人才引入激励机制,对55名返乡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人才认定体系给予相应的人才认定,并在贷款贴息、土地政策、创业绿色通道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对于国家政策导向下进行下乡支农、支教、支医的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以及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等,服务期满后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优先选拔任用,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近年来,提拔重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人员23名。

  三是搭建平台留人才。

  制定“通道人才行动计划”1+6文件,实施全职引才专项行动,对人才引进相关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其人事档案转入、户口迁

  移、社会保险等服务事项由用人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办理,对于引进人才在社会保障、户籍、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便利服务。近年来,引进紧缺人才31人,柔性引进人才(团队)102人。

  第四篇:林业人才工作典型材料

  2001年以来,为了加强我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林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我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林业人才和科技与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经林业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全面实施林业人才工程建设。几年来,通过大力宣传林业人才和科技与教育的重大意义,积

  极采取各项鼓励措施,先后在组织领导、人才工作发展规划、干部管理和林业科技队伍管理、林业工程系列职称评聘、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高度重视,精心规划,建立林业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林业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局成立了由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政工股、局办公室、林业技术业务股室(营林股长、科技推广站、资源林政股林调队)等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局政工股具体负责林业人才规划的各项日常工作。局还专门制定了试行的林业人才工作具体制度和规定。就如何在开发林业人才资源、吸引和留住人才,深入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促进我县林业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提出中长期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人才战略实施规划。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努力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重要环节

  几年来,全县人才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围绕“兴林富民、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以人为本,突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

  环节,充分发挥林业各类人才在林业经济建设和林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推进我县林业健康发展,实现林业长远目标规划的实现提供了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1、进一步壮大了林业人才队伍规模,完善合理布局。随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在我县的全面实施,我县人员结构比列有了大的变化,全县人才总量比2000年有所增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才56人,事业单位其他人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385人,企业人才322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分别由2000年以来11、35、54调整为7、50、43,党政人才呈减少趋势,事业单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向专业技术人才拓展。

  2、努力改善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最近几年来,我县紧机能抓住人才素质教育这个重点不放,大力实施人才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启动开办了中南林学院生态环境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大专班、园林绿化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班及函授班本科班。另外还鼓励更多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省农广校和省委党校的函授学习。迅速提升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整体学识水平。全局系统干部职工中专(不含初中)以上学历人才127人,占人才总数的16.6,比2000年减少8.7,大专以上学历134人,占人才总数的19.9,比2000年增加了9.5,本科以上学历28人,占人才总数的3.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35人,占人才总数的30.7,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的135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县管拔尖人才24人。先后开展林业各类专业技能培训5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4000余人次。组织各类人才认真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市场经济知识、林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与本职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3、合理配置使用人才,有效发挥林业人才在我县林业事业建设中的作用。注重积极引导我局各类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多出成果,多出效益,鼓励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偏远林场、条件艰苦的一线林业生产单位工作,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逐步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

  骨干。先后组织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的科技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改、林产品开发、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和退耕还林等重大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积极开展学法守法,加快人才保障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组织开展学法守法活动,认真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2—2005全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三支队伍”开发、建设、管理方面的有关法规。积极推进林业人才职称聘评、成果评选、职务升降及工作、生活等各项优惠措施的落实,增强了人才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立足县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抓好林业人才工作

  1.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营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工作环境。

  树立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局党组统一领导,政工人事牵头抓总,局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全局职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党组书记和局长对于做好人才工作担负了重要责任,自己带头树立了强烈的人才意识,在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服务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的用人机制上坚持了科学领导观。推动了全局上下重视人

  才、大胆使用人才的新风尚的形成。通过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科技兴林”宣传月和专业岗位技能比武等活动,树立了一批林业科技标兵和先进典型,积极倡导全局干部职工向优秀人才学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人才的聪明和智慧聚集到林业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力量。

  2.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是强化林业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按照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努力加强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和培训,先后在职工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

  育培训、技术工人岗位技能培训、领导干部业务素质培训和开展服务林农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业绩:投入各类经费100多万元,全局共有150多人通过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取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晋升职称饿资格,200多名工人参加了技术岗位培训,3万多林农参加了林业业务技术培训。数名局领导参加里国家林业局、省厅,州林业局举办的各类短期培训和林业项目考察。通过这些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引导了全局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精神,增强林业各类人才投身全面建设林业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过开展写一篇好论文或一份专业调查报告,培养一名学科骨干,研制一项新产品或培育推广一个好品种,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与一项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活动,教育引导林业各类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高岗位技能水平。采取林业科技人才与林业项目实施单位“双向选择”的形式,组织对口专业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林产品开发等林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科研攻关的能力。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中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加大事业单位管理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岗位目标考核。

  3、积极改善待遇,改善环境,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林业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了与现阶段人事工作规律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为人才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对人才工作所需的资金、场地、设备要优先考虑,推行“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机制。坚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局领导经常下到基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人才在住房、子女上学、就医、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几年来,先后为全局的干部职工解决住房70多套,开展林业科技培训(电脑培训)费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各类培训费用共50多万。积极为边远基层的林业干部职工、林业科技人才改善住房待遇,先后

  完成了20多个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林业科研机构的站房修缮和重建工作。

  《林业人才工作典型材料》

  第五篇: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提纲

  一、坚持党管人才,扛牢兴才强才“硬责任”

  二、推动政策创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1.是对事业单位人员,做到“零门槛”

  2.是对产业领军人才,突出“含金量”

  3.是对高校毕业生,增强“吸引力”

  三、建强平台载体,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

  1.是壮大产业平台

  2.是做强科创平台

  3.是搭建高校平台

  四、做优服务保障,构筑重才留才“生态圈”

  1.是提升城市承载力

  2.是提升城市“青和力”

  3.是提升人才向心力

  正文:

  去年以来,...市...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2021年,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20强,获评...市首个...省创业型城市;入选202010个...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2111个...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均为全市唯一。

  一、坚持党管人才,扛牢兴才强才“硬责任”

  先后召开9次县委常委会议、专题会议,部署人才相关工作,落实集中研判会商、常态化需求分析、招才引才育才、分类认定评估、优秀人才评选、定期联系服务、专项述职评议、目标量化考核等8项机制,压实党管人才责任。将“百

  千万人才集聚计划”列为县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被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重点关注项目,全市唯一;围绕“创业带就业、加快共同富裕”主题,实施乡镇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新上返乡创业项目51个,全年新增公益岗7000个。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人才项目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组建国有人才发展集团,启动建设国际人才创新港,通过市场化手段,帮助企业精准招才引智。

  二、推动政策创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引才观,全面优化人才政策,人口净流出局面实现扭转。近期,通过“双敲”行动统计,全县常住人口较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加4万余人。

  1.是对事业单位人员,做到“零门槛”

  坚持“应招尽招”,在全市率先启动异地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回引;在教育、卫生等人才引进上,取消户籍等限制,条件优秀的直接面试录用,去年以来累计招聘、回引1700余人,超往年4倍。今年计划再招引2400人。

  2.是对产业领军人才,突出“含金量”

  拿出真金白银,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最高给予5000万元重奖。先后吸引27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来齐创业,3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3.是对高校毕业生,增强“吸引力”

  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补贴标准在省会周边县市最高;到企业工作的,再提高10%。2021年,全县高考录取大学生3146人,毕业回流3570人,首次实现“净流入”。4.是对乡村创业人才,体现“扶持性”。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先后发放贴息担保贷款1004笔、9559万元,支持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0余家。

  三、建强平台载体,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

  坚持“筑巢”“引凤”相结合,使各类人才有更多发展机会、更大成长空间。

  1.是壮大产业平台

  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县经济开发区、...国际生态城向国家级平台迈进,...高新区正积极争创省级高新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新城,发展重点企业400余家,吸纳各类人才就业超5万人。

  2.是做强科创平台

  坚持党建引领聚人才,创新成立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党委,激活企业创新主动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75家,全市最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37个。投资20亿元,建成50万平方米的...科技小镇,入驻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引进优质项目120余个。...集团、...激光在德国、瑞士等地设立研发机构,吸纳外国人才61人。

  3.是搭建高校平台

  建立与驻...高校共育共享机制,与...大学共建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大产业园;与...大学共建中德工业设计创新园,将于近期开工,园区创新人才可达1万人,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正式开工建设,在校师生6000人,助力...打造职业教育集聚区、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县职业中专与...农业工程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支持永锋集团建设...智能制造职业学院,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发展高地。

  四、做优服务保障,构筑重才留才“生态圈”

  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环境。

  1.是提升城市承载力

  以一线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累计实施城市更新工程830余项,增强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城市魅力,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创新创业最具

  发展活力城市、中国宜居宜商宜游最具魅力城市,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投资41.7亿元,实施初中进城行动,新建、续建...一中新校区、行知中学、思齐小学等中小学校、幼儿园29处,新增学位3.6万个,实现孩子应上尽上、教师应招尽招、学校应建尽建、待遇应保尽保,全省基础教育满意度

  排名,由2020年的第112位跃升至第33位,上升79个位次。与...医院合作共建县医院新院区,省地共建省妇幼保健院...院区,与山大、山师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让各类人才以县级消费成本享受省会高品质生活。

  2.是提升城市“青和力”

  按照国内一流标准,新建文化艺术中心、钻石体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全省第3家县域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引进麦当劳、必胜客、瑞幸咖啡等名品名店200余家,各类星级宾馆、连锁商务酒店8家,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集聚更多人气、才气,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建设人才公寓12万平方米,满足不同层次青年人才入住需求,在...工作满10年后,可以成本价购买;创新打造10处“驿站式”人才公寓,提供500张免费周转床位,为外来年轻人创新创业打造温暖的家。

  3.是提升人才向心力

  县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43人,强化人才职称评定、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各方面保障,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深化人才服务“一次办好”改革,发放无抵押担保“人才贷”1100万元,让更多人才在...奋斗出彩。

  下一步,...市...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目标,持续提升人才集聚能力和保障水平,以最优生态实现青年才俊荟萃、人才近悦远来,全力打造全省一流人才强县,为...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推荐访问: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发言 材料 人才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